(七)登高望远,综观全局,统筹推进区域协同、城乡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和强省会战略“一盘棋”推进中,坚持“六融三抓”基本原则,以点的突破带动整体水平的跃升,切实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持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以“抢滩”意识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圈一强”。沿着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加快布局建设湘江科学城、湘潭大学城,共同打造湖南省科教中心,加快形成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以岳麓山大科城和湘潭大学城为两翼的协同发展格局;沿着湘江东岸先进制造走廊,加快布局建设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仰天湖国际峰会中心等重大战略性标志性工程项目,加快形成蓬勃发展的融城新局面。注重突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打造产业差异化、交通一体化、服务同城化的“试验田”。探索“以商补铁”新模式,运营好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联合申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加快通用航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以人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打造宜居、活力、智慧城市,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编制,完成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强化规划管控,下大力气盘活土地存量。按“共同缔造”机制重点推进江麓、芙蓉农贸市场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完整社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启动一水厂提质扩建改造,有序实施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等项目。开展深化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高效利用零碎空地、边角空间,规划建设各类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让我们的城市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进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积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的新样本。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完成全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做优做强花石、青山桥、棋梓等重点小城镇。推动一批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为社区。加快醴娄高速湘潭段、g320湘潭绕城线、g240等城际通道建设,积极推进杨梅洲大桥、下摄司大桥建设,增强市域间通达和辐射能力。支持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积极创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和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加快打造食品医药和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电力科技、红色文旅教培等县域经济品牌。支持湘潭县、湘乡市对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争先进位,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韶山样本”。支持雨湖区跻身全国城区经济百强区,支持岳塘区在全国工业百强区中争先进位。
(八)对标先进,综合施策,不断擦亮生态本底本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绿色低碳成为湘潭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和最炫目的亮色。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用好气候投融资试点等金字招牌,推进碳达峰方案落实。深入推进“三线一单”减污降碳试点和“四绿”示范创建,巩固绿色园区创建成果,实现绿色园区全覆盖。深化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积极申报湘乡绿色化工园区。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加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常态化推动巡河湖、巡林工作,以河湖长制、林长制力促“河湖常治、林常治”。重拳出击防治污染。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严格实施蓝天保卫战重拳整治十条措施,全面完成湘钢超低排改造任务,严控严管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等面源污染,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确保爱劳渠返黑返臭问题整改销号,完成城区黑臭水体基础治理。全面启动污染耕地全域成因排查,推进原湖南铁合金厂废渣整治、原金石锰矿污染治理、竹埠港双埠片区污染治理一期项目。扎实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九)心系万家,用心用情,切实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最高追求。始终把人民放到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深化财政整肃和预算改革,持续推进节约型、紧平衡财政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县市财政运行的监管,切实把“三保”兜牢兜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推进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健全完善困难群众瞄准认定机制和大救助圈层。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保障供应。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坚持就业为先,创业为荣,落实好就业援助政策和各项服务举措,突出抓好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多项措施,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建设健康湘潭。高标准建设国家卫生城市。积极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布局,按照“总医院、大统合”方针,整合市直4家综合医院,建设湘潭市总医院(集团)。高标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大力实施“三医联动”六大提升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市六医院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加快市二医院整体提质改造、市中医医院整体迁建等项目建设。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完善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身运动。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真正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幸福清单”。全力办好省、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教育:启动3个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建设;增加城区义务教育学位1500个;完成21所城乡重点中小学校食堂改造。医疗健康:完成农村适龄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8万人;全面开展异地就医结算与基层医保代办服务。养老:新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100张,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1520户;全覆盖推进乡镇敬老院安防提质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个,完成城镇住宅小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接收9636户;改造60个老旧小区燃气设施;开展小区居民生活设施“五小”改造;连续3年每年加装既有住宅电梯300台。特殊人群关爱:康复救助残疾儿童436名,开展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50户;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农村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1.7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18公里;推动行政村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完善城市功能:完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增加城区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位2200个,新建充电站10个、充电桩100个。安全保障: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行动,重点改造事故多发、存在交通隐患的平交路口;韶山灌区硬化渠堤道路和加装安防设施10公里、重建或加固跨渠人行桥30座;推进第一批10个乡镇示范消防所(应急救援站)建设。便民利企:加快“湘易办”便民利企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