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品质提升再发力,塑造现代新都市发展新形象
聚力城市更新建设。深化拓展“古端州·新活力”行动,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面貌新提升。城市东片区加快拉开现代新都市建设框架。深入开展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活化保护白石等古村落;推进东河滩地开发建设,布局发展江滨总部经济带、高端商贸综合体、金融集聚区,重点加快世茂端州新城综合建设,并推动东河滩旧城改造开发与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加快祥福路、建设一路、东湖南路、新园南路征拆和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大冲片区城市更新进程,加快与鼎湖区、肇庆新区的城市连接、互动发展。城市西片区着力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要求,引入与城市风貌、城市特征相融合的高端产业项目,推动西片区“三旧”改造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充分发挥包公文化园、西调洪湖等资源优势,推进该片区更新改造,谋划打造成商旅住新片区;加快睦岗、龟山、双龙片区市政路网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配合开展肇庆大道优化工程、星湖大道优化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启动实施城区内涝治理工程,大力整治城区内涝问题;稳步推进府城复兴微改造工作,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最大限度保留城市传统古韵景观;巩固提升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成果,升级改造23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一批背街小巷。推动户籍制度“零门槛落户”改革,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焕发城市“年轻态”。按照“端州—高要组团发展”部署,携手高要区一体化打造拥江发展的城市带、产业带、文旅风光带,建设一江两岸、交相辉映的城市新形态。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长效,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化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创新,提高城市管理的协同化水平。强化城市网格化、清单化管理,开展“门前三包”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市容秩序管理,加快落实垃圾分类及转运工作,持续推进违法建设治理。分期分批对26条主次干道(商业大街)路面及周边配套进行全面修缮、清洁,不断提高城市颜值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推动城市空间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全面推动智慧城管、智慧新警务、数字政府等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升级,大力实施“智慧城管 ”,构建视频智能分析、智慧环卫、智慧停车等一批场景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升级。谋划推进城市综合停车场建设,按照“应划尽划”原则,新增一批城区公共停车位,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切实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巩固提升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度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持续减排,保持和强化对颗粒物的管控,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常态化抓好生物质焚烧监控,确保空气质量稳定。打赢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完成北岭排洪渠、外坑渠水利治理工程,加快石东干渠改造。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建设,开展河涌整治工作,全面加强企业污水排放管控,保障西江水环境安全。打赢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和安全利用,加强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巡查保护,改造一批街头小景,构建形态多样的绿化空间。抓好能耗“双控”,加快适应碳达峰、碳中和形势要求。
五、聚焦民生福祉再发力,推动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
让防控更精准高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应对疫情的36条措施,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隔离酒店管理、重点人群防控、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等系列防疫重点工作。加强日常练兵备战,强化院感防控,提升突发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健全多点触发预警监测机制,保持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等“哨点”的敏感性有效性。增强群众防护意识,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让发展更有温度。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全力抓好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肇庆名厨”“肇庆工匠”“肇庆管家”三项工程,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拓展收入增长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着力提高优抚、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两残”补贴等标准,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加强“一老一小”关爱照顾,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托育、未成年人保护、养老服务体系,管理运营好长者饭堂。以城建民生“小切口”做好便民服务,建设一批城市充电桩。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10公里。
让幸福更有质感。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年内建成市奥小景德校区、市第三幼儿园立德园区等5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8460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教师管理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全域覆盖。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加快完成睦岗综合医院建设,抓紧建设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尽快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医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快理顺卫生监督机制,建设提升区疾控中心,补齐公共卫生短板。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抓好“五四征文”等文化品牌创建,继续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工作,开展多元文化服务。备战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