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建筑业支柱地位。高标准做好建筑业中长期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园区、争创广东建筑业高质量示范区三大规划。加快推进建筑业总部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成为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共享平台和展示电白建筑文化的重要窗口。勇扛“建筑工业化”排头兵的大旗,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园规划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吸引精工钢构、杭萧钢构、三一重工等企业落户,全链条、全方位打造产业体系完善的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加快搭建建筑材料集中采购平台。支持指导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及增项,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的“小巨人”企业。推动广东建筑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电白建立粤西分中心。加快筹建电白建筑技工学校。谋划设立电白驻广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筹备设立建筑业科研创新发展专项资金。
推动沉香和香精香料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做好沉香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电白沉香”地理标志申报工作。积极发挥沉香研究院作用,加快设立国家级沉香检测中心,建立沉香苗培育、沉香树种植和沉香加工等全产业链条标准技术体系。做大做强沉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筹建电商直播基地。加强沉香母树保护。推进沉香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完成退桉改香工程1.25万亩。积极开展以体验电白沉香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旅活动。出台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加快推进广东香都(电白)香精香料产业园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香精香料、医疗用品、电子雾化器三大生产基地。推动瑞生科技、奥佳生物、凯莱顿香精等项目验收投产,建设香精香料技术研发中心。组建沉香行业联合会,发挥香精香料商会枢纽作用,出台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引进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先进的沉香和香精香料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电白沉香和香精香料优势自主品牌。
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全力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智慧旅游平台、旅游标识系统、旅游集散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宿、自驾车营地、体育旅游、避寒旅游、研学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推进区康养中心、沙琅江好心碧道、浮山岭保护开发、鹅凰小镇、御水古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水东湾“美丽内湾”和南海岛建设,打造中国滨海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谋划推进海洋综合试验区、海洋产业园和博林公路、红树林大桥等项目建设。启动树仔至沙垌出口新建道路工程建设,提升山海联动发展水平。发挥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集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产品深加工和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电白对虾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全力申报渔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电白渔业发展转型升级。引导鹰金钱海宝等企业利用进博会、广交会等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拓展中高端产品市场。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双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下游产业链转移,加快智能家居研发总部项目建设。加快编制《电白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7年)》,大力推进企业技改创新和“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电器、皮鞋、雨衣等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鼓励一批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加快推进口腔义齿产业园建设,推动态美医疗、完美医疗等企业落户投产,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成为集义齿研发设计、模型制造、终端义齿产品生产为一体的全国定制化义齿智能制造中心。
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制定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江高产业园和反哺工业园提质增效。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顺城大道北段、创业路东段、反哺二期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大“五未”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着力推动相关项目审批权限向园区下放,实现“审批不出园区”。积极筹建电白产业引导基金,启动上市公司培育工程。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奋力谱写协同融合发展新篇章。增强开放合作意识,主动融入茂名向海而兴发展大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做实做细要素保障,努力营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重大项目落户,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协作协同融合。主动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在产业共建、现代农业、文旅康养等领域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牢牢把握rcep正式生效的重大机遇,积极助力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以开放心态融入茂名发展新格局,全力支持市三大经济功能区发展,强化与国家高新产业园区、共青河新城、南海岛的功能、配套、产业协同,主动服务东华能源、丙烯腈等项目建设,共同打造茂名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协同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度融入湛茂阳协同发展,加强与吴川、阳西交流合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企业服务官制度,着力化解政务服务堵点。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一窗式办理”“一门式服务”。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对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切围绕项目干”,落实重点项目“七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抓好44项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以上。坚持“先谋事、再排钱”,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科学统筹债券资金安排,确保支出进度和使用效益。大力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带规划方案出让等快速供地模式,做实“净地出让”,做到“拿地即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