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制造强市战略,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市作为首位战略,深化“干部助企攀登”,实施“四大攀登行动”,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建设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

  一是打造高素质强企方阵。实施攀登企业扩规倍增计划,逐企制定攀登目标,量身定制扶持政策,表彰重奖攀登成效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新增营收过亿元企业160家、达到530家以上,新增过50亿元企业5家、达到17家,确保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6家,全力支持太阳纸业冲刺千亿企业。实施高成长性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100家以上,争创省长质量奖。开展“百家企业专家行”活动,“一企一专班”全链条服务43家重点上市企业,新增上市公司3家。实施“四上”企业提质行动,新增“四上”企业2000家。开展“技改提升年”活动,设立“技改专项贷”,滚动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推动1000家企业转型升级,技改投资突破800亿元。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积极搭建成长交流平台,打造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勇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二是培育高能级产业集群。全面推行“群长 链长制”,聚力19条核心产业链条,落实“九个一”机制,“一链一策”精准开展补链强链,每条产业链至少实施20个新上项目,“231”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0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以产品智能化、配套本地化为主攻方向,全速推进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鼓励山推拓展产品领域,提升重汽商用车本地配套率,投产运营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推动兖州农机和数控机床、曲阜汽车电子、梁山专用汽车等产业提档升级,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高端化工产业,聚焦煤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链条,提升7家化工园区承载能力,深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合作,加快恒信50万吨乙醇、七洲化工、世纪连泓等项目建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新能源产业,集全市之力推进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年内建成一期厂房、实现设备进场,精准招引一批上下游龙头企业,打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培育燃料电池整车和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实施珞石机器人二期、晶导微电子功率芯片、加睿晶欣半导体、海富电子光学盖板等项目,做强机器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北斗导航4条产业链,新培育2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新材料产业,与山东大学共建先进碳材料工程研究院,加快推进碳素集团15万吨预焙阳极、瑞城宇航碳纤维等项目,建设山东先进碳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实体化运作稀土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打造梁山、微山稀土产业园,形成“一院两园区”百亿级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投入力度,重点推进鲁抗、辰欣、康源堂项目建设,支持济宁高新区打造药物研发、高端制剂产业高地,加快邹城、鱼台、嘉祥、汶上特色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水污染防治、绿色节能建材两条核心产业链,培育公用环保、天意机械等重点企业,支持济宁经开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发展。

  三是强化高品质服务保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打好政策、土地、资金组合拳,让市场主体预期更稳、信心更足、活力更强。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政策红利,深挖财税金融、外资外贸、稳岗就业等政策潜力,确保直达快享。深化重点项目用地分级分类保障,优化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实行“标准地”出让,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等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每月召开政金企合作对接会,建立先进制造业融资项目库,开展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提高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鼓励银行实行阶段优惠利率,适当延长还款期限,避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持续放大“三个百亿”作用,市担保集团累保余额突破350亿元,高成长性企业基金新落地项目10个以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各级干部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二)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稳定经济基本盘上展现新作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深挖需求潜力,强化项目牵引,突出对外开放,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推动消费扩容提档。大力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扩大大宗消费,出台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支持政策,放大消费券乘数效应。繁荣活跃接触性消费,提升太白楼路、金宇路、京杭路、吟龙湾四大商圈能级,每个县市区至少打造1条高品质商业街,开展百场促消费活动,建设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挖潜文旅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举办“黄河大集”系列活动,打响“孔府菜”品牌,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市。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数字生活等消费新业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一县一策”出台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加力实施购房契税补助、人才购房补贴等激励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抓好“评定分离”,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20家、总量突破200家,培育2家特级资质企业。

  二是推动投资加力提效。聚焦“两新一重”“七网”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1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5个超百亿项目、10个超50亿项目、20个超30亿项目,筛选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项目,市级领导“一对一”包保服务。全力做好对上争取,纳入省重点项目140个以上,对上争取各类资金400亿元以上,到位政府专项债资金200亿元。持续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让好的项目享受好的资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72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