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仓山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疫情、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经济承压运行;产业发展质量不够高,产业链不够完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城乡发展不够平衡,城中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仍较为薄弱,城市管理还不够精细;民生保障工作与不断增长的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根据区委统一部署,2023年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创新经济中心、海丝文化高地、幸福之城样板,努力推动仓山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初步确定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完成市下达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和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力争橘园洲c、e地块年内投用,加快实施金山工业园区橘园洲片“共享区”项目建设,推进福顺半导体等19家企业自主提升项目,力争新增高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工业企业“四个一批”搬迁改造,重点推动金山工业园区浦上园c区低效工业用地的收储改造,启动义序片区提质升级一期项目、201.46亩土地的征迁,打造一批优质产业载体。深入实施面向算力网络的高端核心路由设备等24项省市重点技改项目。推动工业数智化转型,推荐50家以上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20家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强化优质工业项目招商,拉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依托“两园四镇”产业载体,做大做强星网锐捷、宝宝巴士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及重点企业,全力推进汉特云智能机器人、电子学生证等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推进5g网络基站、城市大脑等项目建设,力争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5%以上。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前沿医疗技术”及“境外药械创新监管”等政策落地;谋划建设瑞科产业园二期、同春生物等产业载体;积极对接头部基金管理公司和市国资集团合作设立规模超5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加大对北京同仁堂、同春药业、金山生物等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海西新药启动科创板上市,推动汉佰康等企业提升规模;力争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落地,全年引进省创新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国际核医疗等项目100个以上,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平台经济,培育壮大吉诺saa救援服务等本土平台,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打造一批“平台经济”示范引领项目,力争全年纳统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激发商圈经济新活力,推动江南cbd配套商业等项目建设,鼓励、引导商业综合体利用地铁站点、综合枢纽发展tod经济,持续引进国际知名商业、品牌首店。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动建纵腾总部暨跨境电商产业基地,依托橘园洲地块高标准厂房,探索区属国企与电商龙头企业合资设立产业运营平台,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打造东南数字贸易产业园。大力发展文旅经济,不断完善“一带两岛三区”布局,推动烟台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及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世界茶文化交流港、“三点对渡”码头等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举办茉莉花茶文化节、第十六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实现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750万人次、旅游收入68亿元以上,助力福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项目攻坚增效年”专项行动,推动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e等158个、总投资超2100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数字峰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等平台,落实“走出去”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等机制,推动sm城市广场等重点项目开工动建、京东超级会员店等项目落地,力争全年招商项目数超150个、预期投资额500亿元以上,招商工作综合排名保持全市前列。
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聚
持续深化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探索“财政 国企 金融”投融资模式,加快企业债券发行,积极申请专项债,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继续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3项以上可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开展“英才聚仓·幸福满仓”人才行动,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对接科研机构,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创新服务平台。落实科技创新各项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确保r&d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保持全市前3。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发挥领军型企业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头雁”效应,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力争全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60家。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数千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