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这一年,成绩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洗礼中取得的,是在国内经济承受三重压力的巨大考验中取得的,我们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心无旁骛抓项目,矢志不渝促转型,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镇江市委、市政府和句容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和市政协全面监督支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在此,我代表句容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句部队、在句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句容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体经济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当前最大短板,强化产业集聚、提升科创浓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愈发迫切;经济金融、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风险隐患,应对风险挑战的判断力、执行力仍需增强;社会公共事业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不小差距;改革落地见效还不够明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勇挑时代重担,不负人民期望。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融入南京、接力镇江”,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勇挑大梁,敢为善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句容新实践。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提升。
今年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量质并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加快产业集聚。深入推进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产业扶持政策向园区倾斜,新建产业项目一律进园区,园区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工业用地,园区内产业项目投资占全市产业投资总量比重达70%以上,真正做到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进一步加强对全市老旧厂房、闲置土地、门市物业等存量资产的摸排和盘活力度,推动资源集约高效,实现要素整合提升。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导向,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围绕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落实投资发展监管。推广完善“飞地模式”,积极构建利益分享和投入分担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合理布局,实现镇区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探索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驻,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形成产业资金多元汇集,加速推动园区内产业集聚壮大。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驻点南京招商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南京五大地标产业、八大产业链,继续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举办一系列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招商活动,招引一批符合句容产业规划、符合句容地域特色、符合高端产业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年开展专题招商10场次以上,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60个。筹划成立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严把项目质量关,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确保新签约项目入库列统率和入库列统投资额双提升,切实提高重大项目成熟度,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强化项目对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完善落实项目调度会办机制,全力推进全市119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确保立邦新型材料华东区域生产基地、氢能源主题产业园等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深化创新引领。以争创省级创新型示范市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为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塑造发展新动能。开展创新主体培育攻坚行动,努力构建从创业到高企的梯次培育机制,推动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形成更多新的创新主体增长点。实施创新载体建优提升工程,依托省产业研究院创新资源,加速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等建设,挂牌联合创新中心2家。发挥数字经济领导小组作用,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强化数字赋能,开展标杆企业、企业上云、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建设,争取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利用南京都市圈创新人才外溢效应,深入实施“福地句才”和青年人才“金燕来巢”计划,加速吸纳创新人才,力争新增产业强市领军人才30人以上,引进大专以上人才4000人以上。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项目准入准营流程,深化“证照分离”“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以“前置”“并联”“容缺”实现快审、快批、快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评选表彰,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切实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用地、融资、安全、环保等各方面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研究落实招商引荐奖励办法,发挥在句企业家、在外乡贤信息资源优势,不断拓展项目信息源,营造共建家乡、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美丽宜居,丰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内涵。提升配套功能。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更好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推进句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做好南沿江城际铁路联调联试前的施工验收准备工作,确保南沿江城际铁路2023年8月份具备开通条件。聚焦宁句同城化发展,进一步打通跨界的“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深化城市公交多中心建设,优化全市交通路网,促进“公铁”运输有机衔接。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提升工程,开展老旧管网改造修复2公里以上。提升建管水平。持续聚人气、促消费,加快1912文化商业街区建设,让城市更具“烟火气”“生活味”。扎实开展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完成3个达标区共计4.96平方公里。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137栋居民楼实施综合整治,打造舒适、整洁、安全的居住环境。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玉清河上游及葛洪路排口片区雨污分流改造续建工程。深化“智慧停车”项目,对主城区范围内停车位分步、分级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城市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实施城市绿道工程,建设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市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提升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控减城市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强力治理餐饮企业油烟,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全面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切实抓好城乡骨干河道治理、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建设,推动城区、宝华污水处理厂扩建以及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水环境持续向好。加强宁句水环境联保共治,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固废专项治理,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历史遗留污染地块管控修复,切实保障土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