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宜居宜业为引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
高标准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力配合盐泰锡常宜铁路、广靖高速靖江段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服务保障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及北接线、张靖皋长江大桥、沪陕高速靖江段扩建等工程施工,启动229省道靖江城区段、356省道靖江西互通衔接段改扩建等工程,建成季市互通连接线,推动232省道靖江段全线通车。研究制定靖江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方案,优化调整跨江公交运营方案。完成八圩专用航道建设,有效提升长江靖江段通航能力。优化港航一体化综合调度机制,提高10万吨级以上船舶靠泊运转效率。启动实施港口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国家级粮食流通枢纽,支持深国际物流中心、新时代造船等5个10万吨级泊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巩固靖江港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
高质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金融商务中心功能业态,加快农商行、长江商业银行入驻进程,推动希尔顿惠庭酒店、丽芮酒店投入运营。积极招引长江引航站、境外船级社、法国gtt公司等机构入驻,延长港航产业链条,打造港航服务中心。加快文化中心系列工程建设,积极招引文商旅等高端项目入驻,上半年全面投用。提升大剧院运营质态,全年完成70场专业巡演活动。挖掘文化中心价值,打造国家长江文化公园江苏段特色节点,提升长江文化客厅内涵和辐射力。启动建设皇冠假日酒店。渡江和长阳邻里中心、木金农贸市场投入运营。加快济川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建成运营观海门文化街区。完成六圩安置区一期主体结构验收、二期主体结构封顶。实施老东城河水系景观提升工程,完成骥阳路等道路改造,新增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
高层次构建城市消费场景。坚持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升印象城、泰和吾悦、德诚等重点商圈综合体运营质态。玛玺奥特莱斯开业运营。盘活存量商业资产,拓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业态,建设一批网红门店、潮流街区。组织策划汤包美食、乡村亲子、户外音乐、体育赛事等活动,促进人气集聚,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扩容升级。优化住房市场供给,完善房地产供需两端配套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高水平抓好城市精细管理。系统开展城市“微整形”“微治理”,聚焦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重点,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公共秩序等“六大提升行动”,全面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成高速南出入口综合改造与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35个。优化停车资源供给,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坚持减存控增,强化违建治理,对新建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管控。探索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
四、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突出项目强农。锚定高水平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能品质提档等“八大行动”,片区化全要素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工作,新增耕地1200亩以上。实施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打造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0个,完成“无人农场”试点项目2个,新建改建高标准农田3.27万亩。实施“以鱼护江”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建成投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一期项目。完善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新增泰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深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创成三星级以上泰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家。
致力镇村和美。动态更新镇村布局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连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新增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个。完成农房改善300户,新改建农村户厕4998户,全域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争创省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示范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15公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率保持100%。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70%。
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实现“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稳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盘活利用,全面实行农村宅基地线上审批。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强化签约结对、村企共建,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40%。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扶持新农人群体,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团队)服务实现全覆盖。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以绿色发展为追求,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着力优化沿江生态。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全面加强长江十年禁渔常态化执法监管。以创建省生态岛试验区为目标,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科学推进马洲岛生态湿地保护修复,打造长江中下游首个高潮位鸟类栖息地。启动长江新桥段保护修复示范工程,优化滨江湿地生态功能。强化入江河道水环境治理,启动实施十圩港整治工程,系统推进总磷防控,整治排污口1500个。全面落实河长制,疏浚河道11.38公里,建成生态河道35公里,高标准打造一批幸福河湖。
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70%为目标,统筹“泵网厂”污水收集处理全流程,精准实施一批污水治理攻坚项目。坚持“一张图”推进,完成133个居住小区雨污分流,新建改建修复15公里雨污管网,新增11个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全面投用新港工业污水处理厂。组建供排水一体化运营管理的水务集团公司,优化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制机制。强化大气源头治理,完成一批工业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提高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水平。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工业一般固废、污泥处置和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