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推进“五链”深度融合,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合力锻造标志性产业链。高标准实施六大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迭代完善“链长 链主”的系统抓总机制,持续深化“八个一”工作体系,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和未来产业建链,放大产业集群效应,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200亿元。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千亿级产业链“零突破”。加快工业“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和“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各2家以上。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方阵。靶向发力引育链主型企业,引进投资超百亿项目4个以上,新增营收超百亿企业1家以上,力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零突破”。加快构建“链主型企业 中下游企业”生态圈,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省“雄鹰”企业各1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深入实施企业上市“3030”行动,新增a股上市公司数量“保4争5拼6”。做优做强制造业主平台。支持智造新城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产城融合发展,滚动实施全域整治和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动态储备5000亩左右工业熟地,加快打造大平台、集聚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力争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实现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排名“双进位”。支持各县(市、区)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协同区,全面推进浙赣边际(衢饶)合作区启动区建设,着力培育县域工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试点,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完善科创平台绩效评价机制,提升“一产业一研究院”、“一县一研究院”质效,建立“研究院 高校 企业”协同体系,力争创成国家高端氟硅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集成电路用超纯氟树脂制备及应用等重大科技项目20项,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创建省级创新联合体2家。推进质量强市,新增“品字标”品牌企业15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南孔精英”计划,完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30名以上,引进行业领军人才30名、青年博士150名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以上。

  (三)持续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强中心城市功能。全面落实《衢州市国际花园城市促进条例》,迭代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加快城市精明增长。高起点统筹城市经济、公共服务、科创平台、商业配套等项目布局,促进产城人文紧密融合,推动高铁新城开发从“打基础、拉框架”转入“强功能、育动能”的新阶段。高品质联动鹿鸣山文化院街开街、鹿鸣半岛地下不夜城开市,打造特色消费地标,提升核心圈层引流能力。高标准推进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启动严家淤岛开发,抓好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开业,加快重点片区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彰显南孔古城魅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常态化“城市体检”机制,抓好沿街风貌、占道施工、垃圾分类、地下管线管理和内涝治理,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品质。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做实城市运行指挥调度中心,健全城市应急联动体系。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深入实施交通先导工程,开工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等项目,加快常山江航电枢纽、衢丽铁路等建设,建成杭衢铁路和高铁西站综合枢纽。增强县城发展活力。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42个,加快补齐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环境基础等短板。支持县城做大特色产业、做强支柱产业,流转县(市、区)制造业招商项目20个以上、计划投资额100亿元以上。推动县域基础教育补短提质,力争常山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级评估,衢江、江山、常山、开化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级评估。提升县域危急重症抢救能力,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创建省级未来社区12个。有效推动人口集聚。加快建设高品质共富集聚点,创新探索“以地养老”、“房票流通”等搬迁集聚模式,加强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保障,推进住房公积金服务城乡一体化,新增农业转移人口4万人。健全产业引人工作机制,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招引市外企业员工2.2万人以上。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引育青年大学生4万人以上。

  (四)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着力打造乡村振兴衢州样板。提升农业产业质效。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一县一园”、“一县一链”建设,新建未来农业园区6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双柚、油茶、茶叶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60亿元、40亿元、50亿元。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71%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多田套合”达到75%以上,健全抛荒地治理长效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34.5万亩以上、总产量11.12亿斤以上。打造宜居宜业乡村。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推进未来乡村组团连片发展,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8个、未来乡村20个以上,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统筹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和“95联盟大道”建设,提升“1 5”示范段基础设施配套,策划推出一批露营、研学等主题线路。扎实推进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加快柯城一乡千宿、江山宿集、开化星宿高田等民宿集聚区发展,推动携程度假农庄项目落地,创建金3a级景区村5个。拓宽强村富民渠道。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创新乡村运营机制,提升强村公司联村带农致富能力,95%的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新增盘活利用农房4500宗,打造农业“标准地”30宗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地流转占可流转林地的60%,促进林业特色化发展。迭代“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发挥四省边际共富学院作用,培训月嫂、乡村工匠等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3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