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引领城市高品质建设、宜居化发展,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评审工作。建强交通网络,稳步推进g206南城绕城公路改建,打通城岭头、邓仙岭、石板街、城南麻港河路等“断头路”,综合客运枢纽中心争取投入使用。促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不断完善农贸市场、智慧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配套设施,新增停车位2400个以上、加装充电桩300个以上;完成药都大道以南片区和新车站以南至供电局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西街以北至东坝下路片区、原物资局以北至老三中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设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医药产业一条街。精细城市管理,建立国家卫生城镇常态长效管理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加强临街店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小游园”项目,推动物业小区业委会组建扩面和物业服务星级评定,力争成功创评省级文明城市。
2.高水平打造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庄长效管护等工作,完成4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和40个县级自建点建设,改造问题厕所1100个,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规范农村建房行为,推进农村危旧房整治,加强村庄风貌管控,强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和利用。纵深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持续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开展“移风易俗示范乡(镇)”“最美家庭”等评选创建活动,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四线预警”动态监测,着力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在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3.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扎实推进县域物流配送体系试点建设,完善以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中转站点、村级服务网点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持续深化“八位一体”管护体制改革,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逐步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升级改造县道三级公路11.3公里,县道路面大中修20.6公里,农村四级公路11.5公里,实现县道三级比例达78%、建制村双车道比例达68.7%。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启动仓前水库项目建设,加快里塔、沙洲自来水厂改造提升,逐步推动农村供水城乡均等化。
(五)聚焦生态提优,在厚植生态底色上扛牢政治责任
1.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实施新的“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开展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四尘、三烟、三气”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中有升,争创省级生态县;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12微克/立方米左右,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加强气候资源利用保护,积极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县品牌。推进重点流域和中心城区水污染治理,加快徐坊水库和高桥水库备用水源项目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85%以上和50%以上,确保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做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和环境风险管控,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创建。
2.强化生态修复治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幸福河湖建设,巩固提升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果。打造“林长制”升级版,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抚河流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完成营造林8863亩,森林抚育1.8万亩,退化林修复1.5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9%以上。积极建设绿色矿山,实施矿区治理修复工程,完成6座废弃矿山复绿。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落实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双碳”工作。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能,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动从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坚决完成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创建活动,用好“绿宝”碳普惠公共服务平台,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鼓励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力争新开工项目绿色建筑占比100%、装配式建筑占比45%以上。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两山”转化中心建设,探索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抓好林下经济建设,种植森林药材、食用菌菇等林下经济作物1.5万亩,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打通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
(六)聚焦民生提档,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更大成效
1.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拓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加大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困难人员等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3300人以上。大力推进“5 2就业之家”建设,开展“10 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县、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智汇南城“千人工程”,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建立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医保参保扩面提质工作,深入推广普惠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扩大“抚惠保”参保人员覆盖面;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参保人员就医负担。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提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境儿童保障水平。扎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全面建成河东新区405套保租房,推动河西义仓上409套保租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