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战略担当、大局担当、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力落实“十项行动”,深入推进“五大战略”,扎实实施“八大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推进“三新”发展,做好“三量”共进,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滨城”新篇章。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减污降碳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高标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持续向优。

  坚持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

  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立足于“一基地三区”核心区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协同发展战略支点和北方经济重要支点。推进创新协同互补互促。加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兵器集团等高校、央企在人工智能、光电等优势产业领域对接合作,推动新智感知、海河实验室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政策和资源叠加优势,促进更多首都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生动局面。推进产业承接成链成群。提升“于响”总部基地、逸仙智创园等平台功能,统筹承接好“央源”“民源”等优质资源。深化与链主头部企业在产业协作、延链补链等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津塘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滨唐高速。加强津冀港口协作,做强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推动港口服务功能向京津冀腹地延伸,共同构建现代化港口群。加快推进京津输油管道、中石化120万吨乙烯产业集群等项目投产达产,保障京津冀能源物资供应安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完善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机制,推出更多通办事项,扩大医保、社保、养老等事项互联互通范围。优化“滨城”户籍新政,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完善“落学、落户、落住、落职”保障体系,做好京冀落户人员社保转移和人才随迁子女就学服务。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协同,强化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

  坚持市场化、扁平化、智能化,突出改革赋能与制度供给相结合,持续推进高水平“五型”开放。提升全方位改革效能。稳妥推进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完善考核管理体系,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精细管理降本增效,压减非主业、非优势低效企业128家。瞄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再提升。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逐步降低准入、能源、物流等要素成本,优化创新型产业用地和复合型用地模式,健全开发区、街镇集约用地和新增项目用地挂钩机制。坚持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近悦远来、融商融智融天下的良好环境。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通道型”开放,提高“海空”两港通道效率,高水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国际货物“一站式”运输服务,推动港口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推进“平台型”开放,发挥五大开发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聚焦产业开放、贸易升级、创新开放、制度开放和中新合作,促进产业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推进“制度型”开放,高质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边境后”领域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支持“保税 ”业态创新。推进“都市型”开放,加快“双中心”城市聚集区建设,做强以滨海文化中心、泰达msd为核心的主商圈,以东疆、生态城为核心的亲海商圈,做优电子商务主题园区,加快建设北方跨境电商物流中心。推进“海洋型”开放,聚焦海洋油气勘探、绿色石化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壮大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等产业链,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三资”利用能级。着力扩大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存量资产资源盘活,推动世界五百强集团总部等项目落地,持续放大“春笋行动”惠企效应,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扩大外商投资,加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突出抓好中石化英力士abs生产基地、ge医疗核磁东半球总部等项目建设,推动外资“链主”企业就地扩大产能、成龙配套。着力扩大央企国资投资,深化央地战略合作,创新“央企 外资”“央企 民企”新模式,积极引入央企二三级总部和增值板块资源,进一步形成深层次全方位合作发展新格局。

  坚持创新引领、产创融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精准对接、双向赋能。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坚持“一核一区”双向驱动,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载体作用,营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推动华苑科技园发挥产业赋能作用,打造天开园溢出成果重要承载地;坚持经开区制创、保税区贸创、高新区科创、东疆金创、生态城绿创“五创”协同,加快建设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带,加速主题园区科创资源集聚。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动优势科技资源与战略科技力量有效衔接,增强合成生物技术、先进计算等国家级创新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服务产业能力,提升海河实验室能级。支持中电科十八所、中科院工生所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先进操作系统等领域申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聚焦集成电路、创新药物等重点领域,支持链主龙头企业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研发项目,力争突破10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畅通科研与产业“握手”通道,加快超算中心、航天五院等14个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引育科技型企业150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达1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0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用好“创新券”,推广“创新积分贷”,探索“创新积分投”等科技金融创新模式。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引育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达18万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5家。实施有效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学技术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官网地址下载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96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