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引领。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划定边界,加快扩区步伐。进一步细化开发区功能分区,明晰发展路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向开发区集聚、要素向开发区集约、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产业向开发区集群,全面提升“一区六园”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开发区承载力、支撑力和竞争力。

  放大集聚效应。深入落实开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30条措施,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平台作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力争全年签约亿元项目10个以上,落地项目5个,促进优质动能加速聚集。突出“亩均论英雄”,深化“标准地 承诺制”改革,全年完成土地收储1000亩左右,打造标准地500亩以上。运用综合性行政手段和灵活性市场机制,加强低效用地、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处置,年内盘活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不断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开发区考核指标体系,加大项目落地、实施进度、亩均效益等考核力度,继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实行“管委会 公司”运营模式,强化经济管理、投资服务、招商引资等经济属性,不断提升管理、运营、服务水平,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力争开发区年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纳税增长10%,继续在全省考核中保持a等次。

  (五)坚定不移抓改革、优服务,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全力攻坚。坚持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滚动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探索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在“放”“管”“服”三方面结出惠民利企硕果。

  精准落实政策。紧跟国家政策取向,争取更多资金、项目、试点落地枣强。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开展税费政策个性化精准推送,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缓解技改企业、小微企业资金难题。建立健全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深化简政放权。加速行政审批制度微改革、微创新,在餐饮、住宿、物流等13个领域推行“证照同办”,打造企业设立许可“极简模式”。推行工程项目“并联审批”,打破隐性壁垒,实施全流程再造,审批时限压减10%左右。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将帮办代办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

  优化政务服务。完成市民服务中心搬迁,加快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建设,优化窗口设置,强化信息管理,提供智能服务。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政策找企业活动,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借助河北政务服务网、冀时办等平台,推动办税缴费、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打造全市一流综合性服务中心。

  强化过程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 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机制,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推进包容审慎执法,对新产业新业态给予1-2年包容期。加快信用枣强建设,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建立涉企检查整合、备案登记制度,严肃处理乱收费、乱罚款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

  (六)坚定不移提品质、塑特色,在县域协调发展上全力攻坚。深入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打造生态湖城发展重要功能支撑区,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加快规划编制。健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加快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和“一张图”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数据联通共享。开展商业中心、重要街道等区域设计,进一步丰富民俗文化步行街、大营风情商业街内涵,引入网红经济、夜经济等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会客厅。有序推进镇村规划编制,无缝衔接国土空间规划。

  提升城镇能级。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完成杜烟二期棚户区400套回迁楼主体建设,改造裕欣、水务、火炬等34个老旧小区。滑冰馆投入使用,档案馆完成地上二层主体工程。完善城市路网,启动董子路北延、横店北街西延,改造东关小巷、老环城路等10条小街小巷。谋划实施城区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项目,铺设供热管网20.07公里,具备接入衡水恒通热力的条件。完成5000米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更换智能水表1万个。实施庭院雨污分流工程,启动老旧燃气管网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营镇调优镇域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经贸路整体改造,完善供暖、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城镇承载能力。肖张镇科学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加快衡水创新港路网建设,实施镇区主干街道提升和红色文化广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长廊。其他乡镇坚持“一镇一特色”,实现产业提级、功能提档、风貌提升。

  深化精细管理。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城创建,继续推行“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加强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净化美化市容市貌。实施城市外立面改造,将新华街打造为精品示范街。建设城市智能化监管平台,在线监测燃气、排水安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常态化做好基础设施维修管护,保持县城全天候洁净亮美。

  (七)坚定不移调结构、补短板,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全力攻坚。聚焦“五大振兴”,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奋力描绘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秀美乡村新画卷。

  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放大“三花一林”等扶贫产业效应,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实现防止返贫监测、产业就业帮扶、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科技帮扶、帮扶力量、帮扶政策“六个全覆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323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