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来五年重点工作任务
做好未来五年工作,必须全面落实区三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抓实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坚持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健全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打造京津产业转移首选地、协同创新新基地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新空间。
全力加速京津产业聚集。瞄准《进一步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施方案》,加强与各部委及北京全域对接,密切与天津滨海新区关系,大力引进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及上下游项目,加快科技、贸易、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确保签约亿元以上京津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做大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实滨唐曹妃甸示范产业园区。
全力提升服务同城化水平。深化教育医疗合作,引进京津优质资源,推广联合办学、合作办医模式,力争引进1-2家京津名校名院在曹建立分校、分院。巩固社保领域合作,发挥京冀曹妃甸医疗、养老保险服务窗口作用,保障来曹人员权益。创新长效合作机制,加速投资项目统筹协调、区域政策统筹衔接、社会信用体系联动。推进交通领域互通,高质量运营京唐曹动车,力促京唐城际南延早日开工、环渤海城际滨曹段“十四五”期间开工。
全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主动接受雄安新区辐射,强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制造业引进和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协同互动,建设雄曹先进制造产业园,打造雄安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加工制造基地。对接雄安质量、瞄准建设需求,推介绿色建材、特种钢材、装配式住宅等进入雄安市场。对接交通物流,拓展自贸领域合作,谋划建设雄曹铁路,打造雄安新区出海口。
(二)聚焦高端绿色智能,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发展增创新优势。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围绕补短板、锻长板、延链条,全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聚集,加速构建“4 3 2”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主导产业。延伸钢铁深加工链条,推进首钢京唐、文丰特钢创新升级,加快唐钢大成不锈钢等项目建设,确保唐银钢铁、日上车轮等项目投产,打造一流精品钢铁基地。聚集化工上下游产业,推进旭阳石化、富海轻烃等项目尽快实施,加快旭阳化工新材料、文丰氢氧化铝等项目建设,确保绿色纤维素纤维、光纤预制棒等项目完工,力争南堡开发区扩区6.6平方公里、形成全国最大海洋化工循环产业集群,打造绿色现代化工基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推进北汽集团系列项目、华电重工二期等加快实施,加速金隅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确保巴威高端装备制造、中物杭萧重型装备制造等项目投产,打造大型高端装备制造及再制造基地。扩大港口商贸物流业,推进无车承运平台、矿联网等平台壮大,加快河钢云商智慧物流、九弘港口物流等项目建设,确保河北新发地系列项目、冀东油田储气库群等完工,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和现代商贸聚集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100亿元以上。
做优特色产业。推动木材加工业延链提效,加快鑫利刨花板、东恒钢木龙骨等项目建设,力促文丰硬木码头、天坛板式家具等项目开工,确保大唐高氏家具、卡尔凯旋高端门窗等项目投产,打造中国北方有特色、有实力的木材产业园。推动生态农业提质升级,突出抓好与首农集团在水产品供应、远洋捕捞、海洋牧场、肉牛进口加工、田园综合体等方面深度合作,畅通曹妃甸—北京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打造京津冀农产品供应保障基地。推动文化旅游业增量扩容,围绕打造北部田园、中部湿地、南部滨海三大文化旅游产业带,积极开发房车、游艇、冰雪、田园康养等新业态产品,加快多玛乐园4a级景区及养生谷、十里荷香、天旭温泉小镇等3a级景区创建,推进河豚小镇、桃萄水镇提档升级和龙岛旅游开发,谋划邮轮母港及湿地场景体验乐园建设,办好国际河豚美食节、稻花节等品牌活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村,确保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以上,打造京津冀著名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特色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40亿元以上。
做大新兴产业。推动新型信息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青龙湖科技创新产业园,推进显示器、韩国玛缇电子等项目尽早完工,打造智能信息及数字产业集群;实施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化车间10家、智能化生产线50条以上,建设两化融合项目50个、工业互联网赋能项目100个以上,确保重点工业企业全部上云,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化聚集,科学布局新能源项目,推进华能新能源、华润天然气发电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促 lng冷能利用产业园尽早落地,打造绿色新能源示范基地;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加快中冶瑞木新材料二期、燕钢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项目建设,确保硅烷偶联剂、碳素新材料等项目完工,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
围绕构建“4 3 2”现代产业体系,瞄准“三个”500强重点企业和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充分发挥驻外招商组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年均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200个;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实体经济、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园区功能、要素供给,强化重点行业企业扶持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完善项目梯次推进机制,突出“两新一重”、生态民生等重点,力争形成营业收入“破1争2谋3”的千亿级园区格局;强化企业登台阶、提效益,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确保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主板和新三板上市企业达到12家。
(三)聚焦港口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综合贸易大港建设实现新跨越。坚持扩大规模与完善功能并重,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统筹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和综合贸易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