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级增效内需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发展夜间经济、节日经济,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依托佳乐佳等大型连锁超市,打造道南商圈经济新名片,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家。加快推进富力金禧商业街等项目,谋划建设综合性汽贸城,丰富商贸业态。大力发展线上消费,培育直播带货、网络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引导电商企业数字化运营,新增电商企业15家,电商交易额12亿元以上。
(四)聚力开源节流,提升一流财政保障能力。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政策支持,聚焦“八个开源、四个节流”,做大财政收入盘子,依靠自身发展解决遗留问题。
强化向上争取。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7个重点方向,争取专项债券及政策性项目资金支持。紧盯债券支持方向,争取长城文化产业园、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等5个项目纳入政府一般债券支持范围。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和管理,力争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配套设施项目、长城山海关风景道建设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多方位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信息,重点项目资金明确专人负责,促成项目落地、资金到位。
加强财源建设。稳定壮大现有中铁山桥、新铁德奥、华恒生物等8家纳税千万元以上税源大户,实现税收稳中有升。开展税源清查行动,紧盯纳税额明显偏少、大幅下滑的行业企业,堵漏洞、挖潜力,确保税收应征不漏、“颗粒归仓”。深化公物仓制度,成立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司,建成集资产运营、管理、处置为一体的专业平台。盘活国有闲置资源,明确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时间节点,加快推动一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按照经营性土地供应计划实现供地。梳理诉讼仲裁等遗留问题造成的不合理财政支出和工程拦标价等各类费用较高支出,压减暂时不必要、金额较大的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五)聚力城市更新,扮靓一流城区形象风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积极推进与主城区在基础设施、城市经济等方面的对接融合、互联互通。
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坚持“西跨、北拓、南优、东提”的总体城市发展思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向西跨越石河形成“城中河”,利用石河西岸临河资源,启动石河大北岛开发和西岸工业用地更新改造,结合机场周边四村拆迁安置规划,推动石河镇镇区建设,以秦山公路沿线开发建设带动城市向石河西岸发展。向北借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增加综合性旅游商服用地规模,完成长城文化产业园片区城市设计,向浅山区延伸发展旅游,打造集冰雪运动、康体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休闲度假区。向南优化沿海片区发展,完善道南片区承载功能,谋划更新改造中铁山桥道南老厂区。强化英皇马术月光海、透水性观光码头等战略性滨海旅游项目支撑,围绕乐岛——沟渠寨岸线打造音乐动感海岸。向东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宜业宜居的东部产业新城。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提高外部空间通达性,积极保障遵秦高速山海关段、g102国道改建等省市道路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通车。力争完成遵秦高速与秦山路连接路、g102国道与石河东路连接路等重点道路建设,畅通城市“主动脉”。实施正惠南路、关城西路等5条总长6.33公里道路新建和改造工程,完成关城南路东延伸道路工程扫尾工作,打通“微循环”。实施雨水管网改造,积极推进西护城河—石河排水管网连接工程建设,破解老龙头路地道桥积水断交问题。积极稳妥推进董庄村、关门口片区征拆,整体规划集中安置区,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提高城市品质内涵。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走出与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区相匹配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实施“城市体检”工程,打造更有品质、更加舒适的幸福家园。深化片长制、路长制,落实“门前五包”,推进城市“三级网格”精细化管理,打造“最干净”城市。开展广告牌匾、商贸市场环境、违规占道经营、背街小巷清理、车辆违规停放、垃圾分类处理“6个专项整治”活动,打造文明有序城市环境。推进第二批24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引入物业管理,创建无物业小区管理的山海关模式。
(六)聚力三农发展,建设一流乡村振兴样板。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优现代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鼓励试验试种“三桃一菜”新品种,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支持秦皇岛正大、山樱农业等企业丰富产品种类,做优做强精深加工。推动“山海关大樱桃”地理标志认证,办好第十七届山海关大樱桃节,叫响关城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北营子、望夫石等10个乡村游民宿试点示范村。以体验农村生活、传承古老技艺为主题,开发休闲农家体验园、农家乐夏令营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体验农业、创意农业融合发展。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守好边墙子省际动物检疫通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落实“五制合一”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村庄“五乱”治理,建设省级美丽乡村3个、精品乡村1个。开展“两高”沿线、主干公路、“四沿”区域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打造乡村美丽风景线。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探索镇村自治模式,提升村庄清扫保洁水平。做好改厕后续工作,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促进农民增收。完善防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重点群体监测预警,及时发现,主动帮扶。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谋划实施涉农基建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网上销售”,提升农产品“上线率”和“外销率”。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基本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