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强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最大增量”。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落实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兴市”,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灵泰药业与东北林大、万鼎乳业与哈工大“头雁”团队深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霖润药辅纳米级纤维素、中纺绿纤原料基地、聚生湶油页岩综合利用、恒元汉麻cbd等技术储备项目尽快落地,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加快牡丹江高新区晋升国家级进程,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户。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确保二十一中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办好特殊教育,支持驻牡高校发展。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启动大学城建设,壮大婴幼儿职教集团,支持农经学院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与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学院等平台,打造更多实训基地、助力经济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落实人才振兴计划,深化“人才强市”,落实好省人才振兴“60条”和市人才引领发展“20条”政策,打造“头雁”人才团队,加强“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建设,持续开展“雪城优才”“校园引才”等活动,力争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
(三)持续扩投资促消费,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突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持续增强投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基础性作用。一是精准有效招商引资。坚持向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要发展,突出“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发挥招商联络办和产业振兴专班作用,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化莞牡合作,加强与国企央企合作,积极参加省重大招商活动,扎实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云端招商,紧盯产业链“链主”“盟主”“头部”企业,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0个,力争引进百亿级生物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打好项目建设“四季会战”,开复工省市重点项目30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特华得肉罐食品等100个以上项目竣工。强化市开发区经济发展火车头作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个,海浪铁路专用线通车,加快桦林化工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县(市)区园区加快发展,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做好牡敦高铁、海浪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奋斗林场等4个储备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对上争取资金200亿元以上。三是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释放旅游惠民“一卡通”拉动效应,常态化举办“文旅消费季”活动。用好促消费政策,适时发放政府消费券,积极开展“购物节”“汽车展”等促消费活动,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鼓励发展夜经济,推进新零售进社区,谋划推进社区综合体建设,做好市场监测、保供稳价等工作,确保居民消费价格处于合理区间;支持蚁聚直播电商共享基地、七牛云千人直播基地等平台发展壮大,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5%。用好国家省市扶持政策,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当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优势区、乡村宜居宜业样板区、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两头两尾”落实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8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7%以上。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做优“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对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棚室菌比重提高到25%、蔬菜产量保持百万吨以上,稳定中药材种植、新增林下经济6万亩;抓好畜牧养殖这个主要增量,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用好奶业发展专项基金,与龙江森工、军马场加强合作联系,推动万头牧场建设,力争五林万头牧场投产、实现牛奶产量5万吨;支持中林天恒食品加工项目建设,带动大鹅养殖量突破200万只;落实冷水渔业振兴行动,加快推进虹鳟鱼“陆海联养”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渔业产量突破2万吨、产值增长10%;稳定能繁母猪保有量、肉牛养殖量50万头。全市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7%,支持康之源、笨笨乐等企业争创“黑土优品”,新获批绿色有机认证产品10个,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5%。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农危房105户,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加力推进污水治理、垃圾处理,30%以上村庄达到污水治理标准,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发展,实现村级医疗机构全覆盖。三是稳妥推进农村改革。以农资保供稳价为重点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新增省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家,支持丰农控股、北大荒农服等企业发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保持在180万亩以上。发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作用,培育产业能人和致富能手2000人。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和省级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快绥满公路东宁穆棱段等8个国省道改造项目建设、谋划推进牡宁城际公路,推动“牡海宁”同城化、“绥东穆”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农垦森工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六县(市)争先赶超、整体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