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产业发展之链。坚持招大引强发展思路,依托“一区五链”发展定位,完善“五个一”专业招商机制,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链长制”,打造专业队伍,明确招商目标,精准招商选商。围绕电力能源产业链,依托省西部清洁能源基地、陆上风光三峡工程的重要节点,抓住绿电园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双辽电厂66万千瓦6号机组建设,中健汇达锂电池及风电、光电项目落地,全面盘活天威电石,以“绿电”为杠杆撬动能源产业,打造“风、光、火、储”协同并进的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玻璃建材产业链,依托省内唯一的玻璃建材产业园区金字招牌,在产量和质量上做文章,全力支持迎新玻璃“一窑两线”项目上马,以玻璃原片产能壮大为切入点,带动玻璃建材下游企业投资兴业,力促昕君机械铜产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医药化工产业链,以省级氯碱化工产业基地为根本,发挥昊华化工龙头企业作用,加快北方华龙、吉林天翅、三方农业等项目落地步伐,依托医疗器械产业园“强磁场”作用,推进在谈的国药集团、4k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等链主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80万吨绿色智能缓控释肥项目建设速度,支持沃亿佳复合肥壮大规模,力促博莱德集团破产重组,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围绕流通服务产业链,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筹建现代化冷链物流产业基地,激活城乡供销体系,加快形成区域商贸流通服务产业规模效应。
拓宽三产振兴之路。围绕做强实体经济,依托欧亚商都、物华商厦等传统商贸企业区域影响力,持续投放消费券,提振实体消费热情。围绕做优线上经济,依托城市农村两大板块,鼓励网上零售、外卖餐饮等销售新模式,助力“批零住餐”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优质乡镇电商服务站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4个。围绕做大夜间经济,依托发展热点方向,在巩固“商业步行街”特色街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夜经济消费集聚区,走出一条独具双辽魅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做优文旅经济,依托现有资源,执笔擎画“农文旅”新蓝图,加快“百禄·乐活小镇”提档升级,建设“宝山·乐野小镇”,推进“秀水·乐稻小镇”,集中打造“金玉良田·秀美水韵”乡村田园旅游风景带的区域升级版。
(二)坚定不移加快乡村振兴,让双辽“三农”基础更牢。坚持抓根本、强基础、促提升,加快构建兼容并举、多点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扛稳产粮大县政治责任。全力争创国家级保护性耕作成效突出实施县,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全力打造20个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基地,力争粮食产量达到27亿斤阶段性水平。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高标准改造万亩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区3个,力争完成改造提升任务4.62万亩,全年完成保护性耕作215万亩,黑土地保护面积达到234.73万亩。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服茂、永卧、双山3个涝区治理项目,清理整治“四沟四渠”,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优化玉米、水稻、花生种植结构,支持柳条蔬菜棚膜基地建设,形成棚膜经济规模化发展带动示范效应,力争种植业产值突破35亿元。纵深推进畜牧业发展,支持牧原生猪产业园提档升级,大力实施肉牛倍增计划,加快茂林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争创省级畜牧业产业园区,力争畜牧业产值达到64亿元。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谋划实施田园综合体等产业项目14个,全年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个。持续完善惠农服务体系,力争建立优质惠农服务中心1个,惠农驿站及服务点5个。
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以“十个一”工程为引领,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推动农村环境和发展能力整体提升。优化基础保障,拓展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达到100%。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健全垃圾、污水长效管护机制。强化乡村治理,深入实施“一网治理、双应服务”,以“十户联动”、“网格化管理”为着力点推动“三治融合”。深化典型带动,创建“千村示范”村23个、“百村提升”村5个。打造“双新”“双秀”“服茂”三条“和美乡村”示范带,构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发展格局。
(三)坚定不移提升城市能级,让双辽发展空间更足。坚持抢抓机遇、拉高标杆、放大优势,不断增强节点城市辐射力,逐步把双辽建设成为吉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
坚持科学规划引领。立足“一廊辐射、两翼齐飞、三区发力、四轴同振、多核转型”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依托南北复合廊道,打造主次干路连接、城区人口集聚、东西两翼转型的城市结构,形成功能分区明确、产业发展健康、居住环境优越、交通网络便捷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加快实施国税新村等33个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住得舒适、住得顺心。改造新市街南段等城市道路6条,完善互联互通的城市路网体系。推动银企务实合作,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棚改工程,确保如意雅居二期、西善小区二期等棚改工程按时交付。常态化开展“违法建筑清理”“交通秩序规范”“设施农用地清理”等系列整治专项行动,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加快推进创城步伐。推进“三城一县”创建工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城市。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巩固已有成果,补齐短板弱项,探索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强化环卫硬件基础,提升治理能力水平,不断完善管理体系,让文明卫生习惯成为全民自觉。争创国家级“园林城”,纵深推进东一路、东二街绿化提升项目,城市新增绿地5.2万平方米,新补植林木1.3万株。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对标对表、专班推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