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功能完善攻坚突破,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突出土地征收、城市建设和精细管理,狠抓城市能级品质提升、发展空间拓宽、基础功能完善和治理水平提升。
高效率推进征收。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实施征收攻坚,完成21个工程类项目、21个民生类项目、6个效益类项目共计2807户征收任务,保障市政工程施工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皓月大路北、正阳街西、快速路北等项目征收进度,力争交付净地86万平方米、挂牌出让50万平方米。推进“阳光征收”,规范征收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征地征收类信访案件发生。
高质量推进建设。加快西安桥南、红领巾街北棚户区改造和同心湖境、万盛书院等地产项目建设。完成2022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收尾和2023年度5个小区改造。实施75个小区及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和30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青年路东地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推进三环内架空线部分落地。争取将建业大街、皓月大路西延长线等29个道路新建续建工程列入全市建设计划,进一步打开区域路网框架。实施西客站周边“七街一绿带”、铁路沿线2个地块和5个口袋公园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廊道。加快西部新城高压线迁改施工进度,完成220kv电缆隧道土建工程,66kv线路投入使用,完善“西部城市会客厅”配套功能。
高标准推进管理。持续强化执法力量下沉,继续优化市容环境治理、城乡秩序管理、为民服务效能。打造南阳路精品街路,改造提升11个便民市场。协调推进长春公园南门、八十七中学、长春通达学校、新解放学校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同步完善停车泊位标线和禁停黄线施划,保障百姓出行便捷顺畅。新建1处临时建筑垃圾处置厂,探索建筑垃圾“四化”处置新模式。
(五)聚焦宜居宜业攻坚突破,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稳步增收。
靠特色增实力。深耕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扩大岳家、新农家等国家级、省级果蔬基地品牌优势,扶持合心宝香瓜、净珠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鼓励东安村大力发展反季叶类菜生产,拓宽泓鑫、红丹绮君子兰营销渠道,引导农业发展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专业化之路。加快推进晟裕产业园、沣阳农业基地、双龙村稻田公园、红民村和两半屯等乡村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体验采摘、鉴赏市花、休闲娱乐、涌动绿园”的“都市农业 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
靠改革增活力。加强村级“三资”管理,扎实推进农村资产清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力维护村集体和村民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统筹金融资源配套整合,大力扶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优质项目,持续开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工程,满足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力争2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0万元。
靠示范增动力。巩固提升6个示范村创建成果,重点创建东安村“千村示范村”。加快小西河堡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于家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7条高标准农田道路,完成8705户农村智能水表安装。完善大营子村供水站水源井、跃进村排涝、王家楼拦河闸整改工程,完成2座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管线建设。
(六)聚焦生态建设攻坚突破,持续拓展绿色发展路径
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做美城区基底,嵌入产业动能。
厚植发展成色。加快实施“生态强区”战略,有力推进“双碳示范城”建设,严控新增耗煤项目审批,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启动集中供热二期项目建设,鼓励亿发新能源秸秆回收再生产。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支持大周新能源、中鼎新能源、中研高分子等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绿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擦亮生态底色。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6项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启动大营子沟、翟家明沟管网河道清淤,完成四间河、三间沟污水管线工程,加强30个断面地表水质动态监测和27家涉水企业日常监管,彻底改善水环境质量。严管“煤、企、车、尘”大气污染关键要素,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全域禁烧,分批实施燃煤锅炉清洁改造,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联管涉重金属企业,杜绝工业固废污染,防范土壤污染风险。
增添环境亮色。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恢复提升耕地质量,促进黑土耕地资源永续利用。打造“河(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依托全域38条河湖水系资源,加快河湖治理改造,提升净水补水能力,打造高水平“生态水廊”。以公园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大规模国土绿化为面,加快推进同心湖公园建设,完成27公顷防护林更新造林任务,建造高标准“生态绿廊”。
(七)聚焦民生改善攻坚突破,赓续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幸福绿园”行动计划,补短板、兜底线、解难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建立保障对象认定综合评估体系,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精准、更高效。组织开展创业培训、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打造全区首条“双拥商业示范街”,培育2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推动67个社区全部达到“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