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坚持项目为王,紧盯支柱型项目建设,带来产业关联、消费带动、税收供应等外溢效应。支持云鹰马铃薯一期达产,启动二期建设。推动华源大豆二期建成投产、发展精深加工。推进轻工包装产业园建成投产,入驻包装企业4户;完成欧亚轻纺包装项目迁建,打造毛毯、皮革制造产业集群。力促牧原三个厂区复建,年存栏生猪18.5万头。推进特变电工5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围绕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进省交投80兆瓦“光伏 风电”项目。力争年内新增“五上”企业8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扎实推进省“百大项目”和市重点产业链百大项目建设。
强化要素配套支撑保障。编制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争取经开区扩区增效,完善热源、供水、电力等配套设施;开展经开区闲置土地资产专项清查,通过收回重组、合作开发、改造升级,盘活闲置土地3.13公顷,强化园区承载力。加大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用好用足“信易贷”及普惠金融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拓展“三招三引”、产学研用成果,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以创新驱动为产业赋能。
(三)聚力商贸服务转型增容,释放经济发展潜能
围绕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以规划为引领构建功能配套、服务多元的商业生态圈,强化电商、物流等配套要素支撑,有效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新动力。
升级城市商业生态圈。规划以十字街为中心,以东西主街、南北主街和南北二道街、东西二道街为辅助的“田”字商业生态圈,科学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金融、批发零售、商务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推进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便利早餐、家政服务、特色饮食,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实行“总部 分店”经营模式,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培育限上贸易企业2家。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整合大数据中心、电商孵化中心、农产品营销中心打造新经济产业园,加快孵化一批中小加工企业。发展网上商城、直播带货新业态,促进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95%以上。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积极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专业镇、专业村。
构建高效商贸物流网。引进4s店、建材、金融外包等多业态入驻翰沃商贸城,推动百正物流园扩模升级,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配套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电商物流网点,整合15家快递公司组建“快递合纵联盟”,开通四条农村货运线路,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激发率先发展活力
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系完善、制度创新,在破旧立新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平台建设、流程再造,开辟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实现网办率92%。实行重点项目“一企一卡一册”和“首席服务员”制度,拓展“一会三函”“承诺即开工”审批模式,进一步压减审批时限。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改造升级行政大厅,加快线下服务标准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深化乡镇经济体制改革。聚焦做大乡镇经济总量,一体化推进财政管理、统计监测、发展评价和“三资”管理“四个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收入分享机制,鼓励乡镇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统计支撑。细化量化乡村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倒逼责任落实、激发干事热情。完成“三资”问题提级清查,化债率达10%,严格集体经济组织预决算制度,规范“两账”“两平台”管理,打造“三资”管理示范村15个,持续扩财源、攒家底、建强乡。
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组建国有客运企业,探索实行客货运输集团化经营,推进整合客运企业、公交线路和客运车辆,新开通公交线路、上线新能源公交车。同步优化物流枢纽和网络布局,努力建设更安全、便捷、经济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
(五)加快城乡更新改造步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注重优化空间布局、科学配置资源和满足居民需求,集中精力办好民生实事,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全面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市政基础改善工程。加强安居保障,开发房屋2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3个、43栋楼,维修巷道1.3万平方米、人行道3500平方米。敷设改造供热管网2公里,新增供热面积8万平方米。实现燃气中压网覆盖小区10个、通气500户。推进环境治理,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细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城镇排水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加快雨污管网建设。打造城市景观,将青年水库打造成人民公园,新建马铃薯大市场景观带6000平方米,新植补植绿化区域2处、2500平方米。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
实施城市管理提标工程。保持治理违建高压态势,拆除违建150处、4800平方米。加大环卫保洁和城市“六乱”整治力度,将步行街升级打造成精品夜市。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推进物业管理全面下沉,打造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物业。
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启动“百屯千街万户”三年行动,升级样板屯100个、标杆街1千条、示范户1万户。围绕“5 1 1”考核体系,深入推进“五个革命”,加强乡村环卫一体化评价机制建设,提升运维水平。完成5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建设,改造危房157户、改厕300户,灭迹“垃圾房”218座。依法规、尊民意推动“空心屯”撤并,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新建改造干线公路46.4公里、桥涵2座,整治一批乡村翻浆破损路,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