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魅力葫芦岛,强力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深入推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强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努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三)建设创新葫芦岛,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百亿级科技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0%,建成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创新理念落地生根、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
(四)建设品质葫芦岛,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形成沿海、沿河、沿路产业集聚区块,提高基础设施、城镇布局、产业分工、公共服务联动协同水平,打造“一小时城市圈”,城镇化率超过65%。
(五)建设美丽葫芦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达到4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超过300天,“绿能”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建设活力葫芦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参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五年累计引资1000亿元以上。扩大港口开放,连通辽蒙(新)欧海陆大通道,建设区域性港口贸易节点和交通物流枢纽城市。
(七)建设幸福葫芦岛,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宏伟画卷已经展开,只等着我们齐心协力、共创未来。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发展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风,必将扬帆万里、光明在前,这是党和国家给我们的“底气”。我们地处辽宁西大门,京津冀协同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迎着发展黄金期,让葫芦岛重振工业重镇雄风,打造东北具有较强竞争力城市,这是奋斗目标给我们的“志气”。我们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塔山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历久弥新,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建设葫芦岛的前行力量,这是革命传统给我们的“骨气”。过去的成绩依靠人民,未来的发展为了人民,有全市人民的期盼和支持,我们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挑战都能战胜,这是人民支持给我们的“勇气”。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梦想终将照进现实,葫芦岛的明天定会风光无限!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十四五”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瞄准目标,勇担重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我们将重点抓好十项工作:
(一)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释放改革发展新红利。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治本之策,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落实营商环境建设标准2.0版,推广“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面实行营商环境社会评价制度,持续打造“零证明”城市。强力推进十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大力倡导痛痛快快办事、公公正正服务的文化。完善法治信用环境,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政府承诺 失信问责”,狠抓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重拳打击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对破坏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人和事,必须坚决鄙视、坚决抵制、坚决惩治!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深化锦化机与中化天辰、投资集团与中交天航局合作,推进首钢东华重整。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有效盘活农村发展要素。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积极开展“两行”清欠,筹建建昌农商行,成立绥中农商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加强金融供给,强化纾困帮扶,推进减税降费,让民营企业投资更放心、发展更顺心。
(二)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创新饭”。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落实“一把手”制度创新挂帅攻坚机制,复制推广普惠金融“一平台四体系”,推动产融平台与科创生态建设相结合。试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并行制,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高新区、东戴河新区载体功能,依托东北科技大市场,培育在孵企业30家以上。依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京外基地,加强核技术应用对接,发展核能源、核医药、核辐照等关联产业。推进高新区有机硫化工基地建设,加快进口产品替代进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雏鹰”“瞪羚”企业达到50家,打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