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城市品质提升
扩大中心城区范围,加快发展滨河新区,构建新旧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力争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打通城市断头路,贯通城市大外环,提高路网密度。加快凌青、凌绥高速公路及普通干路建设,构筑辽冀蒙交汇处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区域交通节点城市。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挖掘秀塔书院、清真寺等老建筑历史内涵,增加绿地面积,持续引进品牌地产企业,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突出抓好乡村全面振兴
以数字化为手段,以产业振兴为引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一区十园百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布局规划,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常态化帮扶和投入机制,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注重历史文化保护,搞好传统古村落挖掘、申报、保护工作。
——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水库等规范化管理,切实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加强细颗粒物治理,推动空气质量达标率持续提升。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支持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化改造。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现“全民减碳”。
——突出抓好民生福祉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健康凌源2030”行动纲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扩大医保覆盖面,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快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三老一学一平台”建设。繁荣活跃文化事业,以基层为重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完善信访矛盾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应急管理等工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凌源、法治凌源。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政府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及七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战略,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努力建设全省综合实力强县。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瞄准战略新兴方向,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工业强市。
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谋划具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坚决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做到早准备、早谋划,让一切要素保障跑在开工前,确保云影飞扬无人机、共享专用车产业园、年产1万台农用车、年产590万张生态板等项目投产运行。推动燕山湖350兆瓦、国电投70兆瓦分布式光伏、华润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围绕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并进入国家、省支持范围。
做好“三篇大文章”。坚持“原老新”各有侧重又有融合,推进以航天凌河等项目为代表的智慧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加快改造升级“老字号”;推进以炜盛玻纤三期等项目为代表的技改扩能,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以华林风电等项目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突出抓好“一县一业”,开展企业“培优培强”行动,重点支持凌钢、航天凌河、一汽凌源等龙头企业做强做精做大。深挖“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储备库企业发展潜力,充分激发企业数字赋能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前瞻思考和积极性,力争完成个转企150户,小升规5户,规升巨1户。
突出抓好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举全市之力推动开发区建设,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推动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10名,争取进入前5名。深化开发区改革,加快构建社会化招商体系,全力走出去,以“三篇大文章”为抓手,以强链、壮链、补链为方向,充分发挥招商“特种部队”作用,确保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以上。加快数字工厂、数字园区建设,重点推进5g新基建、互联网二级节点解析平台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精密锻造产业园、激光设备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数字产业园。持续推进“一县一业”产业链,壮大航天凌河、一汽凌源等龙头企业产能,加快推进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试验、中试、总装基地、沪尊s200、纯电动重卡和氢燃料重卡试制试验项目。持续推进标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