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企业提升工程。在“认定产品、培育企业、打造小巨人”专项工作上下功夫、出实招,引领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围绕涵养税源、壮大企业,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年新开办市场主体1.5万户、新增企业2700户,完成“小升规”35户、“规升巨”5户。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本溪县、南芬区等县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五女山晋升5a级景区、花溪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办好文化旅游节、枫叶节等节庆活动,加快旅游业复苏发展。积极挖掘消费热点,组织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推动长江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
(三)狠抓营商环境建设,提高发展竞争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省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全覆盖、全要素改革,持续开展“四减”,推进容缺受理。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领域的支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强“辽事通”对接应用,强化电子证照、印章、档案归集应用,提高用户注册率和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办理率。用数字政府建设牵动数字本溪建设,落实《数字本溪(辽宁践行区)发展规划》,探索推进交通、能源、环保等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加快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标准化建设,实现市、县、乡、村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
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开展“亮剑护航”等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加强诚信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信用监管和投诉问题督查督办,以公正监管保证公平竞争。我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进入全国地级市前150名。
(四)狠抓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推出一批有价值的制度性创新成果。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完成社会管理职能剥离。优化经开区体制机制职能。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持续推动国企专业化整合、混改和清理退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改革,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深化教育评价、集团化办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推进医保凯发官网地址下载的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盘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推进农村产业融合项目建设,做好本溪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国家试点县建设工作。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户、高新技术企业20户、雏鹰瞪羚企业9户。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用好东北科技大市场平台,继续优化创新生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我市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大力培养引进企业急需人才、市场急需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成果对接,细化落实引进“候鸟型”人才、实施“项目 团队”“带土移植”工程举措,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着力引进、选拔、培养“两高人才”,实施“溪才回归”等计划,营造拴心留人、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五)狠抓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推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成省定能耗“双控”指标任务。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发展生态型经济,推动生态资源产业化,加快实施2021年度绿色产业项目41个。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加快推进工业源达标排放及超低排放,推动重点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改造工程,做好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空气质量协同保障。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pm2.5月均浓度低于34微克/立方米;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深化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严格管控各类环境污染风险,深入推进“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人工造林3712亩,森林抚育7.5万亩。推进太子河流域排污口综合整治、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南芬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建设任务。深入开展“五矿共治”专项行动,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耕地保护,扎实开展农村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加大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六)狠抓城乡统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持续推动城市更新。落实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8个,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施污泥填埋场存量处理及封场工程,新建排水设施12公里,统筹推进太子河“百里生态水长廊”城区段项目建设,维修改造孤山桥、峪明路二号桥,启动沈环线北台大桥拆除重建工程。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深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健全完善城市管理考评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城市环境提升、生态环境美化点燃创城激情和干劲。推动改造后开放式老旧小区封闭管理,实现改造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强化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停车难”“行车乱”专项整治,加快解决“办证难”、棚改历史遗留等问题,努力让百姓的“堵心事”“烦心事”“难心事”再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