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坚持项目支撑。聚焦主导产业,实施补链、扩链、强链工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工建设。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各类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坚持开放引领。推进综保区近海园区制度创新,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口岸服务平台,打造沈阳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的桥头堡。坚持数字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辽中建设。
(三)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市前列。大力推进开发区改革。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体制和“管委会 平台公司”“开发区 园区”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开发区引领经济发展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施近海控股集团整合运营,打造全区经济发展第二动力源。推动投融资改革。科学谋划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项目,通过ppp、rot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
坚持工业立区。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推进通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产业提升智能化水平;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字号”,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引进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填补战略性新兴产业空白。坚持三产兴区。发展“五型经济”,加快商贸物流产业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引入新兴业态、高端项目、知名品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便利化发展;不断壮大服务型经济。着力构建“枢纽 开放”通道体系,打造高层次开放平台载体,做实做优开放型经济。做大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完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加快发展流量型经济。
(五)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产量。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建设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集散基地。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块地”改革,激活农村土地、资产等各类资源要素,服务乡村振兴。
(六)巩固绿色发展新优势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升级改造。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等专项行动。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珍珠湖、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空间的管护,抓好域内主要河流生态封育工作。
(七)提升城市功能新品质
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提质,着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不断完善交通、给排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新城金融、商贸、市场等服务业布局,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承接老城功能转移和人口疏解。以打造智慧城市为引领,加快构建“互联网 城市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八)塑造民生福祉新品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促进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全力建设幸福辽中。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舒心就业。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为目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以健康辽中建设为主线,健全完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四大体系。以完善品质养老为方向,促进养老服务提质扩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国家、经济、社会以及人民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建设平安辽中。
各位代表,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切实摆脱思维定式、固有习惯、路径依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政府推进工作、制定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转变作风,发扬斗争精神,直面困难、勇于攻坚,坚决打赢辽中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翻身仗。
三、2022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更是辽中由县向区加速转型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必保10%,力争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必保7%,力争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必保12%,力争15%;固定资产投资必保15%,力争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必保10%,力争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9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提升综合实力,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强力攻坚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实施全员、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招商,着力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外资项目、房地产项目,力争实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落地60个。健全重大项目招商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完善重点项目建设“五个一”包保工作机制,必保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115个。加强项目谋划和竣工投产服务,新增包装策划入库项目30个,竣工投产企业15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写好“三篇大文章”。推进银丰铸造、辽河特玻等一批通用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老字号”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昊明禽业、粒邦食品项目建设,完善全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原字号”企业能级。深入实施“5g 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中科煜宸、永琪钢铁为代表的新材料、资源再生等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盘活金杯车辆项目,加快新能源商务车及配套项目签约落地;推进风、光、储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华润、国能、远景等项目开工,加快“新字号”企业集聚。大力发展“五型经济”。加快沈阳辽河工业技术玻璃检验检测中心、近海一号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建设,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启动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辽中片区建设,促进综保区近海园区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仓储等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以中科沈阳石化产品交易中心为引领,搭建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发展流量型经济。引进各类企业总部,植入“文化 ”等新兴业态,发展服务型经济。做优做实载体平台。按照“一区多园”模式,高标准完善近海经济区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积极拓展京沈、苏辽等对口合作,加强与铁西区(经开区)、浑南自贸区对接,落实区县一对一帮扶项目。做强中心镇,以培育“现代小城市、县域副中心”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区与省农发行合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继续推进茨榆坨、杨士岗、肖寨门、满都户4个中心镇上项目、强产业、补短板、优环境,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